
机械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xiaoling@me.ustb.edu.cn
本科生课程:《自然界中的相变》双语课、《生物力学工程》双语课、《生物机械工程》双语课
研究生课程:《生物工程》双语课
教育经历:
1996.09-2000.07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系,学士
2000.09-2003.01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系,硕士
2003.01-2006.12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
工作经历:
2007.01-2007.12 香港大学医学院 博士后
2008.01-2012.07 北京科技大学 讲师
2012.07-2017.07 北京科技大学 副教授
2017.07-现在 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2018.07-现在 北京科技大学 博士生导师
2013.02-2013.08 美国西北大学 访问学者
2013.09-2014.02 美国哈佛大学 访问学者
成果与荣誉:
指导研究生王同学于2013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奖学金数额:2万元)。
指导研究生侯同学于2014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奖学金数额:2万元)。
指导研究生孟同学于2015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奖学金数额:2万元)。
指导研究生赵同学于2016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奖学金数额:2万元)。
指导研究生唐同学于2024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奖学金数额:2万元)。
指导研究生张同学于2024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奖学金数额:2万元)。
指导研究生王同学于2023年荣获“厦钨-厦门金鹭”奖学金(金额:8千元)。
指导研究生孟同学于201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指导研究生张同学于2024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指导研究生多人次荣获校优秀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学术之星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指导本科生曾同学参加SRTP项目获得校二等奖。
指导本科生曾同学毕业设计获得第七届“精雕杯”毕业设计大赛北方赛区三等奖。
2019年荣获北京科技大学第六届“研师亦友--我最喜爱的导师”荣誉称号。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青年项目、青年面上连续项目,面上项目,重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子项目6项。
主持北京市、高校和其他科研项目。
多篇发表成果被选为期刊封面文章。
多篇成果发表在Physics of Life Review、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等国内外交叉学科期刊。
近五年发表SCI论文近百篇
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参与编著教材3部。
获得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奖励。
2020年被中国力学学会推荐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
多次参加并参与组织国内外和北京市生物力学、微生物学相关学术会议,并作邀请报告。
多次担任本科班班主任
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40名,本科生近80名
毕业研究生就业在高校、研究所以及其他国企和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如:
1.北京科技大学,
2.郑州大学,
3.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4.机械工业和信息研究院,
5.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7.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8.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9.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
10.中电41所,
11.北京市第八中学,
12.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13.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4.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15.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16.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7.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8.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19.中国人民解放军32381部队
20.度小满金融
2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
2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和哈佛大学教授David Wetiz院士合作多篇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首次设计并实现对同一菌种多重荧光标记,开发出在不破坏细菌生物膜完整性情况下,同时在时间和空间多尺度观测细菌生物膜的生长、基因表达细胞的演化和分布的荧光显微镜技术和实验观测平台,实验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和香港大学孙庆平教授合作文章,首次提出生物系统力学相变问题并进行研究进展综述,发表在国内顶级期刊。
和英国剑桥大学Rafi教授合作综述文章,首次对细菌相变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多次应邀在哈佛大学David Wetiz 院士讨论班做报告,讨论交流。
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比如
a)美国波士顿(NSF summer workshop on “Materiomics: Merging Biology and Engineering in Multiscale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b)英国爱丁堡(Topical Research Meeting on Physical Principles of Biological and Active Systems),
c)西班牙马德里(The 4th World Congress and Expo on Applied Microbiology),
d)瑞士Les Diablerets(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Biointerface Science”),
e)爱尔兰都柏林大学(Biofilm 2017-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film Reactors),
f)加拿大(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邀请报告,
g)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大学(A Symposium on Soft Matter Forefronts),
h)丹麦Aarhus University(Biofilms 8 Conference),
i)意大利(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Biointerface Science: Surfaces and Compartment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Renaissance Tuscany Il Ciocco Lucca (Barga)),
j)澳大利亚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The 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nctional Materials),
k)韩国首尔(Pacific Graphics 2019),
l)中国 香港 (IUTAM Symposium in Hong Kong on "Hysteresis and pattern evolution in non-equilibrium solid-solid phase transitions),
m)中国 北京 清华大学(Symposium on Frontiers of Cell and Tissue Evolution Dynamics, Beijing Convention Center),
等国际国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